您好,欢迎访问 重庆市长寿区重厚农业有限公司
15215229138

泥鳅养殖业的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19-08-05 10:55:08人气:18400

    《泥鳅工厂化苗种繁育暨规模化规范化人工养殖项目》是由来自中科院水生所、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办公室等国际、国内淡水水产研究领域机构的十多位专家组成的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合作完成的,包括:

    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覆盖整个泥鳅养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中“泥鳅苗种的工厂化繁育技术”、“泥鳅规模催产-孵化一体化设备”、“泥鳅高密度规范化养殖技术”、“泥鳅专用饲料配方及生产技术”等属于独占性的技术秘密,并已申报专利(包括发明专利)。我们希望而且相信,这些技术及技术秘密将使众多的泥鳅养殖户实现财富梦想!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极为鲜美,为膳食珍馐,乃大补之物,更兼营养丰富,在民间素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的美谚,被誉为“水中人参”。

    泥鳅属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食品,每100克泥鳅肉富含蛋白质l8.4~22.6克,比一般鱼类、肉类及蛋类都要高,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更为丰富。同时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鲫鱼、黄鱼、虾高出3~4倍,维生素A、C和铁的含量也比其他鱼类要高。

    自古以来,泥鳅的药用食疗价值就一直被中医和公众高度认同,《本草纲目》等中医的诸多文化典籍对其食疗功效均有明确的记载:

    ★《全国中草药汇编》 :补中益气,利尿除湿,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瘙痒。

    泥鳅作为食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成为包括韩、日在内的东方神秘养生文化的一部分。

    崇尚药食同源食疗文化的中、日、韩对泥鳅的烹饪已入登峰之境,已开发出百余种泥鳅菜肴。泥鳅菜肴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乃至东方饮食文化中一支常开不败的奇葩。

    ★十五年来,全国各地市场的泥鳅价格及出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出口量及出口价格也逐年攀升。

    泥鳅在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韩、日主要从中国进口泥鳅。韩国每年要从中国进口泥鳅三万吨,日本也高达数千吨。在日本,泥鳅的价格接近河鳗,是黄鳝价的四至五倍。在韩国,韩国人崇尚的“三汤”中,汤即是泥鳅汤。近年来,江苏连云港市每年出口至韩、日的泥鳅总量均在1.5万吨以上。

    据四川省水产局水库处负责人尹黎光介绍,目前四川泥鳅每年的总产量只有1万吨左右,而全省的低需求量每年高达2~3万吨。由于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使得泥鳅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特别是在冬季,沿海城市日供应缺口在100吨以上。

    一是由于大量的人工捕捞和自然环境的恶化,野生泥鳅资源逐年减少,但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养殖(非屯养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开始,泥鳅还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二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对泥鳅这样高价格、高营养的水产品有充分的消费能力;1.技术好学:泥鳅的亲本培育、苗种繁育、人工养殖、防病治病等技术都不难掌握。即使在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秘密,也是可以较轻松地掌握的。

    2.疾病可控,易繁好养:疾控技术十分成熟。泥鳅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出现的所有疾病都是可控且可以治愈的,不可能出现灾难性的疾患或疫情。

    3.对地域、水域环境的要求十分宽松:泥鳅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培养出了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适应地域、水域广,在除西藏外的所有地方均可养殖,几乎在有水的地方即可存活,适应水库、池塘、鱼塘、沟渠、稻田、湿地乃至房前屋后自建的水泥池等常见水体。

    对高温、缺水、低温等极端气候环境也能适应,在缺氧的泥淖中,甚至在潮湿的土壤中亦能存活。

    养殖户可根据当地及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当然,不同的养殖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收益。

    可以采用专用饲料饲喂方式,亦可灵活采用多种饲料相结合的饲喂方式,将饲料成本人为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7.投资规模可控:投资规模可大可小。可小规模试养,亦可较大规模地投资,以获取规模效益。

    9.能确保短周期:养殖周期短则三至五个月。当年投资,当年上市,当年受益。在广东、海南等地,一年还可以出产两茬。

    (注:按1.3的饲料系数计算,即1.3斤专用饲料出产一斤泥鳅。按每亩出产6000 斤商品泥鳅计,需消耗饲料7800斤即3.9吨。

    该项成本是基于全部采用专用饲料的饲喂方式。建议客户从公司学会饵料培育技术,自己培育、投喂天然饵料(如轮虫、水蚯蚓)、活体饵料(如日本蚯蚓、黄粉虫、蝇蛆),同时辅以价格低廉的植物性饲料,这样可以减少50%的专用饲料投喂量。)(按五个月的养殖周期计。在发展该项目的初期,建议客户亲自管理,以了解泥鳅养殖的各个核心环节,同时省掉此项投入。一个劳力可以管理5至10亩面积,而且可以同时忙乎别的事情。)(推塘、人工、网片、站桩、钢丝合计约3000元,可分为3年折旧,每年约1000元。)(注:如果客户亲自管理,从而省掉人工工资,则投入额度还可以下调5000元,即12800元。)(注:12元/斤为2010年年度全国市场上的低批发价。若零售,则收益更可观。

    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亩产量在4000至8000斤。6000斤为折中产量。)注:在实际操作中,每年可以投放两次苗种。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每年甚至可以出产两茬。因此,该池塘精养模式下的亩产收益远大于上述金额。其它模式亦然。

    在国内外的巨量需求和逐年攀升的价格等因素的刺激下,泥鳅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领域的一个新兴品种。目前,在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泥鳅养殖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出台了诸多扶持和激励政策,将泥鳅养殖作为特色地域经济大力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江苏赣榆县墩尚镇,在赣榆县政府的倡导下,已发展泥鳅养殖面积两万余亩,全镇18个行政村,村村发展泥鳅养殖,泥鳅养殖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泥鳅养殖户6000余家,其生态养殖园区内的亩平均利润超四万元。目前墩尚镇已成为全国大的泥鳅养殖和集散基地,呈现出“买全国、卖全球”的局面,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90%以上。全镇泥鳅产业总收入突破三亿元,人均6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6%,养殖户平均收益超过六万元。泥鳅养殖和出口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湖北阳新县,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政府各职能部门、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发展泥鳅养殖,对外来投资商在本地开办泥鳅等水产品加工厂的,优先报批使用土地;免征泥鳅养殖户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免收县内泥鳅产品检验检疫费等。

    泥鳅养殖良好的投资回报在吸引众多的投资人投资泥鳅养殖产业的同时,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级媒体对泥鳅养殖项目也是青睐有加,大力推崇。央视2010年十大“三农”人物中即海选出了一位收入过千万的泥鳅养殖能手。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渔业报》、《中国质量报》等众多中央及地方媒体对泥鳅养殖项目的推波助澜,使得泥鳅养殖成为近两年的投资热点。由于泥鳅在保健、美容、食品、药品等领域均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一些研究机构对泥鳅深度开发的研究也已开始。可见,泥鳅养殖产业链的雏形已逐步形成,一些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已提前开始对泥鳅深加工产业进行市场布局。


推荐资讯